茶谚
“惊蛰过,茶脱壳;春分茶冒尖,清明茶开园。春分,昼夜平分,春色与茶色平分,茶芽肥硕,茶叶浓绿而柔软。”
中国人爱喝茶,打我记事起便是。小时候去发小家做客,长辈会小心翼翼地从茶仓里拿出珍藏多年的老茶起泡,还没等喝几口就会问我“好喝奥?”神情中透露出淡淡的紧张,倘若我回答“嗯好喝”,老人们便会很开心,纯粹的开心,像个孩子般可爱。

安溪,中国最著名的茶乡,乌龙茶铁观音的出产地。清明期间,正是收春茶的日子,这里层峦叠嶂的茶山上,到处是采茶人忙碌的身影,茶山下,家家做茶,人人品茶,漫山遍野的绿色,呼吸一下,整个心都是透的。

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茶树经过一个冬天的蓄养, 萌芽恰至最幼嫩的状态。 此时采制的春茶叶芽细嫩,色翠香幽, 加之产量稀少,备受茶客珍爱。在好茶之人心中,饮上一杯今年当地的新茶,可能才是这一年真正的开始。

茶的制造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但是从古至今它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机器虽然可以替代人的工作,但取而代之的是质量的下降,这是传统所无法接受的。制茶的手艺非常的考究,世世代代的茶农积攒下数千年的智慧方才能为爱茶之人送上一道沁人心脾的暖流。
采摘

晴天正午十点至下午三点采摘的鲜叶质量最好,为了保证茶叶的鲜嫩度要适中,一般选三叶一芽,枝梗宜短,细小。这样的枝梗含水量才会少,制作出来才会色泽清亮,香气清高。
晾晒

晒青形式有很多种,有的是摊在水筛上架在架子进行;有的是直接摊铺在地上;有的在地上铺上竹筛进行。勤劳,智慧的采茶人利用地热、柔和的夕阳和晚风使茶叶蒸发部分水分,为摇青作准备。
杀青

平锅上手工操作,火温160℃,每锅投叶量350克,以双手尽量将叶子全部提起,翻拌快,抖散开。每一个精准的数字背后是一个茶农伯伯一生的奉献。
揉捻

杀青起锅后,及时散失热气,轻揉1~2分钟,使之稍卷曲成条即可。揉捻时速度亦慢,压力宜轻,边揉边抖,以保持芽叶完整,白毫显露,色泽绿润。劲道,速度的把握是岁月沉淀一生的礼物。
干燥

茶菁揉捻后烘干,需来回往覆数次。经由高温烘干,停止其酵素活性,稳定茶叶质量,并将香、甜、甘、韵、美五大特色展现出来。
茶香,情更浓。西湖龙井

明前茶,以早为贵,细嫩著称,冲泡后一芽一叶的形状完整而立体,具有形态的美感。都匀毛尖

“生在云雾山,种在布衣家”茶叶的翠绿,清香在巴掌大的杯中尽情绽放。
洞庭碧螺春

条索纤细、卷曲、呈螺形,茸毛遍布全身,冲泡极为讲究。烫杯后取茶入杯,较高的杯稳已隐隐烘托出茶香,再沿杯壁注水,轻轻摇晃,待干茶吸水伸展,再冲水至满。
一份茶叶,用心泡是对采茶人的尊重,用心喝是对泡茶人的尊重。
春分时节,静坐于绿色盎然的美景里。沏上一杯春分茶,沐浴着柔和暖阳,看茶雾袅袅,见嫩绿碧汤,怡然自得。